妙法莲华经

妙音0

首页 >> 妙法莲华经 >> 妙法莲华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读心术:这皇位有毒,谁上谁短命武墓奥特曼:我们光之野人是这样的武破乾坤她藏起孕肚跳崖,豪门总裁疯了离婚后,我的马甲全被前夫扒光娶了一只小草精,肆爷娇宠哄不停仙逆原神:我的魔神老友柳无邪徐凌雪太古邪尊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 妙法莲华经全文阅读 - 妙法莲华经txt下载 - 妙法莲华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05章 第105集《妙法莲华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我们这堂课是把这一期的课程做一个研讨跟复习。这次研讨的内容,包括<化城喻品><五百弟子授记品><授学无学人记品>,这是迹门的三品,以及迹门流通的五品,就是<法师品><见宝塔品><提婆达多品><劝持品>跟<安乐行品>,总共八品。

这八品当中的研讨题目,主要来自于现场的听众,也来自于我们网络班跟我们同步学习的听众,大概有一千多位。我们把这所有的题目汇集起来以后,根据两项原则:第一个,相应性,就是你那个题目跟我们上课的主题是相应的;第二个,普遍性,这个问题是大家普遍都需要知道的。所以个别性的问题我们就删掉了。我们等于是汇集了四个主题。

我们这次的课程虽然有八品,其实它核心思想只有四个字,就是“会权入实”,就是我们怎么把权法的事修跟理观的智慧对接起来,所以这次讨论有四个主题:第一个,有关理观;第二个,有关事修;第三个,有关理观跟事修的交互作用;第四个,有关净土。这四个主题你把它弄清楚了,你对这一期的课程,整个《法华经》的迹门——开权显实,就有一点概念了。

第一个主题,有关理观

我们看第一个主题,是有关《妙法莲华经》与一佛乘法门的理观智慧,有三个小题。我们先看第一个小题。

【学员提问】师父曾讲过,初地之前,对于因缘所生法我们是要远离的,也强调《法华经》核心是会权入实,要用摩尼宝珠与外在因缘贸易所需,这就意味着又不能完全舍弃因缘;又则,作为仅仅还是资粮位的我们,离初地尚远,离相很难,着相乃常态,请师父慈示,那我们怎么才能“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师父答疑】这个题目是问理观。其实理观的智慧是离不开因缘法的,你一定要面对因缘的挑战,不管是平时,不管是临终。这句话,“百花”指的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是很多元化的,有玫瑰花,有牡丹花,各种花。那么我们怎么样在因缘当中走过因缘所生法,到临终的时候能够“片叶不沾身”?

如果是法身菩萨,他的理观是非常坚定的,他的心是安住真如本性,破无明,证法身,他的确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是的。法身菩萨的每一期的生命,他来的时候是清净本然,走的时候也是清净本然,这中间对他来说完全无住。

那凡夫呢?凡夫我们这一期生命,从小到大,走到临终的时候,如果完全都没有修学,那一定是沾满身。你看每一个临命终的人都是怎么样?心有千千结。来的时候带着业力而来,走的时候带着业力跟妄想这两个东西去投胎。所以生死凡夫他是沾满身。

如果一个凡位的菩萨,就是我们开始修理观了,那么我们这一期走过来会怎么样?答案是:有些会沾身,有些不会沾身。我们资粮位的菩萨理观薄弱,虽然有理观,但薄弱。你遇到了人事因缘,如果跟你的业缘比较轻,比方说你去超市买东西,你看到很多的人跟你在那边排队,这些影像也落入到你的心中,但是你回去以后就忘掉了,它不会沾身的,就是有些影像在你心中会轻轻地走过去。但是,你的六亲眷属的影像一定会沾身的。

所以,凡位的菩萨,“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是不成立的。我们在<安乐行品>里面讲到身安乐、口安乐,有些人你要避免接触,就是理观你不能够去否定事修的。比方说做官的、从事淫业的、从事杀生的、邪知邪见的外道、二乘人,你都要远离的。你不能够说“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我要无差别地面对一切众生。你别忘了,你是资粮位的菩萨。

我们看,在<劝持品>的时候,佛陀对于法身菩萨,他什么规矩都没有。他只告诉你,你就看我的面子,看在佛的面子上,安忍,就可以了,他这个就过关了。到了<安乐行品>那规矩就多了。你的身业,哪些因缘是不能碰的;口业,什么话是不能说的;你意业,什么念头是不能动的。就是有些花丛你可以走过去,有些花丛你是不能走的,就是你走不过去的。所以我们临命终,为什么印光大师说到晚年要收心?如果你是圣位的菩萨,你有什么好收的呢?你收什么心呢?对你来说“顺逆皆方便”!

所以诸位!就是说,不是说学完《法华经》,知道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然后你就能够“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理论上是没有错,但事实上,因缘上你过不了关的。所以,对于人生要怎么过,我们要选择。我的理观的所缘境只能够面对什么?就是不可避免的因缘,不可避免的。就是,我学了理观,我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我这个摩尼宝珠到底要来面对谁?要面对的是你无可选择的。比方说你的子女,你没办法选择;你的家人,你的六亲眷属,因缘跟你特别深的,这个业力,你该还的就是要还。这个时候,你只能用“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把它的势力降到最低。所以理观是怎么样?是面对于你不可逃避的因缘。

所以我们净土宗就是,该收心还是收心,但是有些因缘你收不了,你不能够否定因缘果报。你欠人家的,他一天到晚刺激你,你只能承受的。那你只能够说,我面对这个因缘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是可以的。

所以你要知道,理跟事要清楚。事,要拣别,有些因缘你不能碰,你过不去的。你把佛陀规定的这些因缘删掉以后,其他因缘你只能硬着头皮认命了。但是基本上就是,你不跟它互动,这个花对你的影响就降到最低。这个就是所谓的凡位菩萨的“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是这个概念。所以你要知道,我们理观面对的所缘境是不可避免的因缘。

就是说,你要有一些事修的方便。比方说菩萨戒,为什么你要看菩萨戒?说,我怎么知道哪些因缘要避免?是的,你不知道,所以你要看佛陀怎么说。有些因缘要离开的,有些因缘你不能碰的。这一些事修的防护作用,我们该有的身口意的防护,都是要建立起来,然后才能够说,我尽心尽力地去做,“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所以,凡夫是有条件的“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看第二题,这也是理观的。

【学员提问】请师父慈示,在法华会上龙女转身成佛,龙女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能否请师父再解释一下刹那无生的道理。

【师父答疑】“刹那无生”这四个字,是指我们一念的心跟清净心接触的那一个刹那,叫做刹那无生。所以无生指的是清净心。因为清净心没有生灭相,它离一切的生灭相,所以它是无生。其实无生就是无灭的意思。

为什么我们跟真如的相应是刹那的、是瞬间的、是圆顿止观、是当下的?这个观念很重要。你看我们事修,比方说你修布施,布施是当下成就的吗?当然不是。你可能今天布施一点,明天布施一点,你布施了一辈子才有福报出现,布施它是点点滴滴。所有的事修都要渐修的,持戒也是这样。你今天持戒,明天持戒,要经过三年小成,五年中成,十年大成。所有的事修都没有所谓的“刹那”这两个字。凡是刹那一定是理观,就是所谓的“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诸位!我现在考你一个问题:你们听了师父这么多课,为什么理观是顿悟的、是顿入的?就是蕅益大师说的顿入不思议境。为什么?给你们想三十秒。这个很重要,这对你临命终很重要。为什么事修不能讲我刹那去修布施、刹那去持戒?不可以。持戒只能够累积性的,我一辈子去修布施,一辈子修持戒。只有理观叫刹那。想到了?因为理观的真如是你本具的,它本来就在你的心中,你不用去修它。你只要怎么样?你知道觉悟就好了:哦,原来我一念打妄想的心的本质,是清净心!

在整个佛陀的教法当中,有资格称为“刹那”这两个字的,就刹那相应的,只有两个法门:一个是真如,一个是净土宗。净土宗临终的感应道交也是刹那,“一刹那中离五浊”,为什么?因为极乐世界功德也不是你修的,也是本具的。它是本具的,也是阿弥陀佛成就的。我们只是“转他成自”,我们跟弥陀的功德以及现成的功德感应道交。所以,在佛教里面凡是谈到刹那的,就是这个东西已经成就了,就看你要不要跟它感应道交,看你要不要去接受它、承认它而已。

你看很多人,你看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过去业障深重,造了很多的罪业,临终的时候突然间当下安定下来,念佛往生。蕅益大师说,这种五逆十恶带业往生,都是过去生理观很强的,否则他做不到。你有本事你做做看。你造五逆十恶,你临命终是躁动不安的,那个业力会去压迫你的,你那时候内心的“弟子心不安”是非常严重的。虽然果报没有现前,那个花报就够你受了,那个罪业的花报。他造了五逆十恶,临终为什么就能够瞬间、突然间安定下来,不随妄转,提起佛号往生?这种人,蕅益大师说,百千万中难得一个。就这个人是过去生理观很强,今生是一时的糊涂犯了罪业,但是理观的智慧不会退失。

理观的本身,你观照的是你一念的真如本性,是清净心。它是摩尼宝珠。而你本来就有摩尼宝珠,只是你过去不知道。所以,你知道你有摩尼宝珠了,你心就安定下来了。你以为摩尼宝珠是你修来的?当然不是。

所以,诸位!凡是跟修德有关的,比如说,持戒,你本身有持戒吗?你当然没有持戒嘛。你内心是清净,哪有持戒?持戒是后来的庄严嘛。持戒要去修吗?要。布施要修吗?当然要修嘛。所以,事修是要靠外在的法门,托彼法门来庄严你的内心,这个是慢慢修的,修多少算多少。

但是理观,你是直观你的真如本性当下本来清净、本来具足。它是本来就存在在那里,你过去把它忽略了。所以它叫刹那无生,它重点在刹那。能够称为刹那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真如法;一个是净土法门,他力门,果地教。因为这个都是现成的。

这个对临命终很重要。你在临命终的时候,很多妄想干扰你,你要快速地把心安定下来,只有一个方法:跟你的真如本性对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马上就能够不随妄转。这个主题我们待会儿会说明。

刹那无生,这四个字很重要!它的核心思想在于“刹那”这两个字。因为无生,你的心本来就是无生的。所以你看《净土忏》里面说,我们凡夫在无生中妄见生灭、在菩提中妄起烦恼。一面清净的镜子,我们自己在跟灰尘互动。自己跟灰尘互动,我们不认那面清净的镜子,我们去注意那个因缘所生法的假相,结果就弄得自己在清净心中去显现生死轮回。所以你现在重点是把那面清净的镜子找出来。

【学员提问】如果选择真如,就要放弃有所得心,但凡夫难免有所得心,学了《法华经》之后受到鼓励。如何判断自身因地发心的真伪呢?

【师父答疑】理观智慧的生起,就是我现在去回光返照我一念的清净心。理观当然讲的是安住,那我们有没有什么指标?因为理观是无形无相的,有没有什么指标可以判定你真的是安住心性,而不是安住自我意识?

有两个指标:

第一个,寂静。就是说,你学了《法华经》以后,尽管你的人生没有太多变化,你跟谁互动还跟谁互动,但是你发觉,你比较不容易受外境给你的影像的干扰。就是“百花丛里过”,虽然不是“片叶不沾身”,沾得比较轻了。就是你内心有某种寂静的力量出现,淡泊寂静,对得失的心也淡薄了。

所以,刚开始你可能会不适应那种寂静,因为我们的内心习惯在垃圾里面活动,就是他房子弄得很脏已经习惯了。突然间,这个房子变干净了, 你会觉得好像人生没什么滋味。对了!人生本来就是要从没有滋味中建立法喜的滋味。所以你的心一开始慢慢趋向于寂静的时候,你会觉得好像不习惯,但是你习惯以后,你就非常喜欢寂静了,就是你慢慢体会到祖师说的“好事不如无事”。那种寂静的力量生起的时候,也恭喜你,代表你的生死业力开始沉淀了。这第一个。

第二个,愿望。三乘的修学都有寂静,我们怎么去区别大乘的寂静跟小乘的寂静?小乘的寂静是空、无相、无愿。所以你在寂静的时候你要注意,说我这个寂静是对任何事情都不抱有希望,包括对佛菩萨的功德也不抱有希望,那这个寂静你就要小心了,这个寂静就不对了。你这个寂静就不是清净心的寂静,你是跟空性相应的寂静了,就是断灭性的寂静了。

所以,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安住一心真如即空即假即中呢?两个指标:第一个,寂静的心生起;同时,寂静当中带有一种菩提的愿望,你不见得马上会去实践,但是你有那种理想在。所以,当你的心中出现寂静中又带有愿望,愿望中又带有寂静,应无所住而生起菩提心,这个就对了,就表示你的这个安住是正确了,继续走下去是对了,你这个方向已经走对了。套一句咱们古代的说法,你修行上路了。你上了高速公路,后面的路就好走了,你成就佛道是迟早的问题了,看你精进而已。

我们最怕的就是,你学了《法华经》,你还在市区里面打转,你找不到高速公路。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你连安住都没有安住,你后面就很难修了,你就活在那种躁动不安的阶段。那什么叫安住呢?两个指标:寂静、愿望。

【学员提问】师父,阿弥陀佛!弟子这边想问的是刚才第二题。

【师父】就是刹那无生,是吗?

【学员】是。师父提到一个概念,就是说,理观的智慧之所以可以“刹那”,是因为我们本来本具的,所以刹那就可以入。龙女她刹那间入这个理观的道理,她就不退转,可是我们凡夫也常常在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但我们还在这边。

【师父】对。

【学员】弟子想请教师父,可不可以请师父解释一下,我们跟龙女之间的差异在哪里?这理观是不是也有次第性,学习的次第性?我们该怎么样逐步逐步地让理观能够变得这么有力道?谢谢师父!

【师父】诸位有没有听过六即佛的思想?六即佛,六而常即,即而常六,有没有?(学员:有!)

就是说,真如本性是不可切割的,它跟事修不一样。像布施,布施可以切割。比如我发心要布施一万块,我可以今天供养五百块,明天供养五百块……它是可以慢慢累积起来的。理观智慧不可切割。但虽然不可切割,它也有浅深的差别。就是,你说我安住无生,我们不能否定你,但是你的无生叫做什么?名字即无生。有没有听过?名字位的无生。就是,你的无生是怎么建立的?靠你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哦,“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是,你没有看到无生,但是你透过“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几句话的引导,你随顺于无生。哦,名字位的无生,名字位的刹那无生。名字位, 但好过那些什么都不懂的。这个无生,你一分的相应,一分的力量。

然后,名字位接下来是什么?对!观行位。智者大师就是观行位的无生。观行位就要有禅定了,他是进入这种更深层的调伏的力量。

观行以后,下一个是相似位,就是六根清净位,这个断见思了,入了圣人。但这个时候无生还没有出现。要到这个分证位,分证位就是大乘的见道位,破无明证法身了。见道位,再一个修道位。最后究竟位。

所以,无生这个真理,由浅入深是即而常六,它有六个阶位。但是,虽然六个阶位,都不离开无生,所以也是六而常即。这样懂吗?

所以,有阶位的。就是说,理论上,我们透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我们可以说是,就印光大师赞蕅益大师说的,“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佛陀的知见就是站在一念心性来看十法界的因缘法如梦如幻,对不对?那我们的一念心性看十法界的这种即空即假即中的无生的真理,跟佛陀的知见是随顺的。就是佛陀是父亲,我们是小孩子,但是我们是怎么样呢?一脉相承的。

你看,我问你,一个七十岁的父亲跟一个二十岁的小孩子,这两个有没有差别?你可以说有差别,你也可以说没差别,是吧?差别在于,父亲的经验老到,对各种家业的掌控、对这种财产的分配,他是非常的自在。这个小孩子呢,你说,欸,他什么都不懂!但你别忘了,他是他儿子,他是一脉相承的,他以后是继承家业的。你隔壁的邻居他表现再好,他会继承你的家业吗?不会,是吧?虽然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但是你是佛陀的知见。三乘的圣人他再怎么修,他是三乘的知见,他要成佛,对不起,请你来学《法华经》。因为他这个空性的智慧跟佛道是不相应的,他只能解脱,到了解脱道以后他无学了,这个轨道没路走了。

所以阿罗汉他为什么一定要学《法华经》?因为在他的这个四谛法门当中,他这个铁轨走到无路可走了,他小乘的无学位了,他大事已办了。就是说,你要么就入涅盘,要么就是换跑道, 因为你这个跑道没地方走了。他从《阿含经》来修行,他到顶了,要换到一佛乘的跑道才有办法从空出假,回小向大。

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无生是所有阶位里面最低的,叫做名字位。但是你别忘了,你以后的成佛,你有一天在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的成佛,你要感激现在的你。因为你现在种下一个菩提的种子,后面才有你无量劫的成佛那个果实。一佛乘的思想它好就好在,它因果是完全一致的。你成佛也是靠一念清净心,只是那个清净心加上六度的功德庄严——事修,就差在这儿。但是本质,那个清净心跟你现在悟的清净心是没差别的。就是说,佛陀的清净心加上了很多六度万行的这种资粮力,加上很多的经验;我们是刚开始出生的小孩。但重点是,我们是一家人。

所以,无生虽然分成六个阶位,说是即而常六,但是也六而常即。这样懂吗?就是说,我虽然业障深重,烦恼很多,但是已经投生在佛家,因为佛法的种性只论知见,不论修证。你修证再好,你隔壁的人表现再好,你不是我们一家人,对不起,继承财产你是没份的。所以,理观决定你的种性,事修决定你的资粮,功德力。所以,这个刹那无生,是佛陀、法身菩萨跟圆教的名字位以上才有办法进入这个领域的,就是佛陀的知见。

所以我们现在的阶位,如果你对这个无生的真如本性能够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深信不疑,你就入了名字位。这个名字位范围非常广,很广。你刚开始知道,也是名字位。你看蕅益大师他谦卑,他也说自己是圆教名字位,但是他是圆教名字位的尾端了,他即将进入五品观行位了。五品观行位力量就大了,他那个调伏力,圆伏五住。到了六根清净位那就断见思了。所以我们现在等于是怎么样?我们现在是进入一个成佛的跑道,但是还没开始走。但是这有什么好处,你知道吗?你的进步会比别人快。因为这个跑道,你是坐大白牛车。

第三题就是怎么样判断我们的安住真如本性?就是寂静跟愿望。

第二主题,有关事修

前面是理观。我们看第二大题,有关《妙法莲华经》的事修法门。

【学员提问】请师父慈示,用恭敬心读诵《法华经》,用文字相熏习内心,改变思惟,每天读诵一品,行有余力,进而书持、供养,为人解说。

【师父答疑】这题目好就好在用文字相熏习内心,改变思惟。是的,就是理可顿悟,事要渐修。其实理观是一刹那相应,但是我们有没有办法有一些事修方便?那当然就是书写、读诵。书写读诵当然就是用文字相熏习内心,改变思惟。是的。

在读诵的时候有两个地方要注意的:

第一个是方法。

为什么文字相能够熏习内心、改变思惟?它有三个过程:第一个,文字般若;第二个,观照般若;第三个,实相般若。首先你要把文字相变成观照,观照智慧。这个时候你对《法华经》要先怎么样呢?你要先学习。如果你对《法华经》的义理完全不懂,什么叫做约迹门开权显实,什么叫约本门开近显远,你完全没有学《法华经》,你就去读诵,你只得到文字相的般若,为以后的修行种下一个久远劫的善根,成就善根。这个善根今生不会起作用,因为你不能把文字变成观照。所以你必须把道理懂了以后,你才能够随文入观,把文字相转成观慧。第三个,把这个观慧变入实相。这第三个阶段把观照变成怎么样?法法会归你的心性。

你看,《法华经》的前半段主要是加强清净心,到后半段,本门,那就是菩萨的妙用,就讲到菩提愿了。菩萨的普门示现,都是愿力的显现。比方说你读<见宝塔品>。你看<见宝塔品>,你读到“从地涌出,住在空中”,这宝塔什么意思,你不懂,你就“哦!这个宝塔很漂亮”。那你就活在文字相。但这个宝塔所表法是菩提愿。说,哦!这个是多宝佛过去所发的愿,这宝塔才会出现。然后宝塔为什么在空中呢?因为这个菩提愿相应于清净心。法身菩萨的愿,它不是坐在地上的,是在空中的,在离相的清净心的空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怎么样?要先受持。你明白道理以后再去诵《法华经》,那么这个文字相可以转成你心中的观照,最后能够加强你的理观智慧,入实相般若,就是会到你一心真如的实相的安住里面去。

这个是方法。从文字入观照,观照入实相,这是方法。

第二个是心态。

这个心态是所有修行的心态。就是诸位!你做功课的目的是要让你进步的,要增上,你不是只是做功课。所以,从进步的角度,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宁可少念,不可草率!我们很多人做功课没有注意到,做功课是要增上、进步的,他就是把功课做完就算了,就含糊笼统。

我过去做过老法师的侍者。我在读佛学院的时候,有一次去见海公师父,跟他请教一个问题。我从门口要进去的时候,从窗户看到他老人家在打坐,他打坐的时候前面放一本经书,是《楞严经》的经书。他老人家是读一段以后,就静坐,在那边思惟。他读一小段,他眼睛就闭着,在思惟这个《楞严经》的义理。

就是说,今天你做功课的目的不是把它念完就算了。你是不是能够把这个文字的相转到你内心去变成一种光明,那你的闻思就很重要了。你要怎么样?细嚼慢咽。学佛最怕囫囵吞枣。你慢慢地去体会,这里面到底佛陀想告诉我们什么?在我们内心当中会建立什么样的观慧?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你的心态,一定要知道,修行是要进步。你每天要进步,而不是把功课做完就好。那只是交代功课而已。

这地方就是两个,第一个方法,第二个心态。你掌握这两个原则,你就会受益了。

【学员提问】《法华经》上描述了很多时空相貌,有龙女的刹那转身,有无量的过去相,也有佛陀给阿罗汉授记后讲他在未来的各种时空相,无尽时空都不离现前一念心性,那么阿罗汉和菩萨在佛陀授记前后,对时空相的体验会有所不同吗?

【师父答疑】这个时空相就是我们说的法界了。凡夫的时空相是业力变现出来的。我们先谈谈凡夫的时空相。凡夫的时空相是单一的时空相。你看你,你今生的轨迹,你有你的时间相,有时候有些时间过得很快,有些过得很慢。一般痛苦的时间会过得比较慢,快乐时间过得很快。比方你小时候很痛苦,你觉得小时候时间拉得很长。在你的时空相里面,你的空间,你遇到什么人,你遇到什么事,所以每一个人都有他今生要走的时空相。这个时空相是单一的,就是完全由业力变现的,就是你要面对的。

过去有人在佛教文章里面说,一个人死了以后如果变成蚊子,他可以变成一百只、一千只蚊子。这个解释是错的,他没有学唯识。我们今天的人,比方你是人,你的整个生命、你的时空相是你的生命的全部了。你就算变成一只蚂蚁,就算你变成一个微生物,你的时空相也涵盖你的全部了,全体不变,全体随缘。不可能说你一个生命变成一百个生命,除非是法身菩萨,凡夫没有那么多时空相。

凡夫呢,你记住,任何时候,你只有一个时空相,不管你是变成什么,你就算变成一个非常微小,用显微镜看到的微生物,你也是只有一个时空相。就是,凡夫的时空相就只有一种。我们的时空相是片段的,这个时空相结束了换另外一个时空相,就是生死轮回,分段生死。

法身菩萨的时空相就不一样了。你看初地,他证得真如本性以后,可以有一百个时空相。那个时空相不是业力,叫做愿力,他可以随愿受生。他可以选择到畜生道去做一个蛇王,现出蛇的时空相来度化跟他有缘的众生。他可以变成鹿王、变成猴王,他也可以变成人,各种各种。当然,他也可以现成佛法界。变佛法界困难度高一点。我们说过,从法身要转成应化身,你要发愿,要修六度,要去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你要等待跟你有缘的众生都成熟了,然后投胎到你的地方去。你本身要成就,你还要等待跟你有缘的众生,等待他的善根成熟。所以,初地菩萨可以同时现一百个时空相,就看他要不要。但是现佛身相对困难。一般九法界你随时可以现,现佛身就不是你要不要而已了,那你要去修的,应化身的佛是要修的。凡夫的时空相是业力,法身菩萨以上的佛菩萨的时空相是愿力。他有很多自在力,这个时空相结束了,这个蛇后来被杀了,他随时又变一个时空相出来。

阿罗汉的时空相呢?阿罗汉的时空相也是单一的。但他比较简单,他的时空相就是涅盘寂静,他没有其他时空相。你不管对他做什么,他的心永远是涅盘寂静乐,就这样。他跟外境是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因为他不受一切法,他的六根的受已经被破坏了,你怎么对他都是一样,他大不了就提前走而已。但是,如果阿罗汉听了《法华经》,佛菩萨给他授记,对的,他时空相改变!他从一种涅盘寂静的时空相转成一念心性的时空相,这个时候会权入实,那他就是又回归到一念心性了,他的时空相又变成初地,就是一百个分身了。没有听《法华经》之前,他的时空相就很单纯,就是涅盘寂静相。

我们凡夫的时空相是多彩多姿,尤其富贵的人, 他有各种各样的人事的因缘。阿罗汉在受完记以后对时空的体验他会不同的,他从一种空性的寂静转成一念心性的即空即假即中的功德妙用。就是这个时空相不同。

【学员提问】《法华经》的经文里,有很多次使用“涌出”,甚至有一品的品名直接就是<从地涌出品>,这个词如此频繁使用,是不共于其他经典的,请示师父有何深意?

【师父答疑】“从地涌出”,佛教很喜欢用大地来譬喻我们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呢?因为大地能生万法,它有能生的功能,而我们的内心也能够去创造万法。当然,凡夫可能创造的是六凡法界,佛菩萨创造的是整个功德庄严。

我们先谈谈凡夫的大地。凡夫的大地叫做什么呢?叫做杂草丛生。我们这个大地生出各式各样的杂草,都没有用的,也不能吃,也不能作药。

三乘的大地呢?三乘人的心,他这个地,它从地涌出什么?三乘,你可别忘了,他虽然不能成佛,他是有果实的,他是一个果树,他是有各种的三乘的道果,三乘是有道果的。所以三乘的大地是各种的药草果树。

那么佛陀的大地呢?佛陀的大地有无量无边的果树,万德庄严。

修行就是先改变你的大地。这个很重要,就是你不要马上去种果树。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先修理观,再修事修?诸位!你知道为什么开智慧那么重要?就是说,好,你现在这个大地只能长出杂草,但你现在不换这个大地,你不断地种,你只能够长出漂亮的杂草。漂亮的杂草还是杂草,为什么?你不可能变成药草或者果树。因为你这个大地就是只能长出杂草。所以,你今天的智慧理观不建立起来,你广修福德,到最后叫做,你修了很多美丽的杂草、庄严的杂草——人天有漏福报。

所以,为什么佛陀用大地?就是说,你要先把你的大地给换掉,把这种贫瘠的大地转成佛陀的大地。就是把你的心态先转成佛陀的知见,然后再去修事修。就是,修行先从根本上改变大地,然后再从大地里面去种事修的因果的树。

但是这个大地,他有时候讲凡夫的无明妄想的大地,有时候讲佛陀的一心三观的大地。比方说我们看迹门,迹门<见宝塔品>,宝塔是怎么?“从地涌出,住在空中”。这个地是指什么?蕅益大师解释这个地是无明妄想的地。因为,迹门的目的是怎么样?因地,它是要破无明,它是要成就般若德,它破无明证法身的。所以,这个大地如果出现在迹门,那指的就是凡夫的无明妄想。

如果这个大地出现在我们以后的课程,“从地涌出”在本门出现,那就是功德妙用,那个地就是真如本性了。这样懂吗?就是果地的妙用了,因为本门是指佛陀的果地的功德妙用。我们到了下一堂课讲到<从地涌出品>的时候,你会发觉,里面的经文跟前面完全不一样。前面我们所学都是凡夫跟二乘人的心态,攀缘、执着,凡夫攀缘因缘果报,二乘人攀缘空性,这是比较不圆满的一种思想。到了本门以后,你只能够合掌,随喜赞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药王菩萨本事品><妙庄严王本事品>,全部是在讲佛菩萨的功德妙用。所以,这个地指的是真如本性。

这个大地,诸位!如果它是在迹门出现,这个地就是我们的无明妄想。它会告诉你怎么突破无明妄想。到了本门以后,这个地就真如本性了。所以,你一看就知道,反正有三种大地,凡夫的大地、三乘的大地、佛陀跟法身菩萨的大地,三种大地。

所以,从修行的角度,先把大地变成佛陀的大地,然后再去种树。就是为什么先理观、再事修,是这个概念。

《妙法莲华经》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半壁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半壁书屋!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m.banbisw.com)妙法莲华经半壁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这世界的土着好凶猛综影视之蓉蓉逍遥王爷入赘忙军夫请自重从玄君七章开始爱国万人迷:男主祭天!祖国无边反派黄毛:冲师逆徒快住手这不对吧,怎么召唤的全是咸鱼?独筱双世我为截教仙看!又是姜大小姐那个疯批美人!孽徒快滚,师娘顶不住啦!龙族5悼亡者的归来(龙族5:悼亡者的归来)综武日常:我的客栈住满了女主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带球跑后,疯批反派一夜白头重生1990:重新做人弥补妻女游戏停服,只有我知道入侵现实变成女人后才能修仙神诡世界:开局打造幽冥地府
经典收藏摄政王娇宠,绝命毒妃!绝世剑神后续娘娘美貌皇帝怜爱,宫斗步步为皇重生石榴花开你是我所有小美好快穿疯批宿主狂虐渣叶罗丽:水起潮汐,月语清漓超级创作大师甄嬛传之华妃倾城签到:穿书女配搅了女主的风光局侠探双雄快穿之悲惨女配拯救之旅别误会,我是正经驱魔人穿书反派,圣女小姐别偷听宇宙霸权之战英灵君王逼我退婚后,你们又求我复婚?快穿:这个小可怜我罩的苟道修仙:开局拥有长生不老神通学神家的小软糖甜分超标了
最近更新幽冥之契重生归来,贵女她不对劲魔女入仙门卧底,就这个攻略爽!绑定改字系统,疯批男主跪求原谅从私吞宗门灵石矿开始崛起穿越大乾,我靠打猎养活妻女荒年恶妇开了挂,逆袭成全县首富心锁千年,偷心入局!柳色逢时【原神】实验体的提瓦特日常我靠切切切当上太医令生命倒计时,高冷总裁妻子疯狂报复我快穿:每一个位面都是救赎文断绝关系后,首富亲妈跪求我回家我重生后,哥哥们都真香了盛唐奇幻录龙珠:我被布欧吃出混沌体你进来,仇怨得报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斗破:魂天帝独女,我为魂族少主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 妙法莲华经txt下载 - 妙法莲华经最新章节 - 妙法莲华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